去年我刚好满 35 岁。
我 2011 年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工作在 IT 领域,这些年发展也算比较顺利。毕业后我待了一个创业团队三年,后面六年一直待在深圳一个独角兽企业。这十年算是赶上了行业红利和房产红利,经济上没什么大的压力。
但是在 2019 年开始我开始焦虑。
主要压力来自家庭,亲人查出严重疾病,幸好手术后渐渐恢复。另一方面压力来自工作,因为在同一公司工作六年后我感觉到了瓶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提不起兴趣。还有一方面来自自己的身体,因为经常晚上睡不好觉导致出了一些肠胃方面的慢性疾病。有段时间我不敢去医院检查,因为怕是什么绝症之类的。后来鼓起勇气去做了比较彻底的检查,医生说这病只能慢慢养,心情要放松才行。
总之,人生进入后半场不如意十之八九,家庭、工作、健康,突然各方面都需要应对,而精力又大不如前。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我感觉现在基本摆脱了焦虑,自认为算是迈过了这道坎。总的来说我用了三种方法:
- 做让自己进入心流的事
- 换工作和城市
- 找到自己的长期驱动力,做 PlanB
分别再详细阐述一下。
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就很容易东想西想、瞻前顾后,这样会加重精神内耗,反过来加重焦虑。如何避免自己想得太多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一个好办法是让自己进去心流状态,尝试找自己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情,留出较长一段时间来做。这就好像是躲避,但是是一种安全的躲避方式。
我喜欢编程,有段时间我就也没想到写什么代码,回想起读研时曾经花了很多业余时间在 POJ 上刷题,那段时间经常能获得心流的体验,所以我就又在 LeetCode 上刷题写代码。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又热衷于乐高,所以买了一些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玩。后来发现写作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所以那段时间我每天写一篇技术类的英文文章,然后发布到 Medium 上。我发现这样还能赚些钱,所以就动机就更大,投入了更多时间在这上面。
总之,兴趣和爱好可以让自己从工作、生活中暂时逃离,这样可以应对心理、精神上的疲劳。
2020 年中,因为一次偶然的面试,我拿了一个苏州微软的 Offer。然后大概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考虑,我决定举家从深圳搬迁到苏州。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甚至让女儿来抽签决定是否离开已经定居的深圳。
最终做出换工作的决定还是因为我想多一些不同的体验和尝试,李笑来曾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我已经在深圳待了 6 年。就像是优化算法进入了一个局部最优解,我需要趁还不那么老的时候去做一个更大的改变。
在苏州待了一年之后,我有些庆幸自己当时做了那个决定。人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苏州整个城市都是有一种养老的气质,稍晚点街上就没什么人,路上没什么车,完全没有奋斗的氛围。
如果要在一个公司长待,那么公司企业文化是否和自己贴合特别重要。外企工作节奏和氛围轻松多了,我工作上时间投入少很多,基本是上午十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更重要的是成熟的公司管理方式反而更简单些,上班做事下班闪人。
人到中年有时候得把工作别看得太重,这需要做取舍。在纪伯伦的《先知》中谈论到工作时写道:
所有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了爱;
毕竟工作也还是为了家,工作相对轻松了我可以每天晚上回家吃饭,陪女儿玩耍,看书,给她洗漱哄她睡觉。这些陪伴对她的成长很重要,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比赚钱还重要。在陪小孩的过程中,自己也像是在重新过一个童年,玩积木和拼图都很有趣。
另外苏州的风景和天气都很不错,所以这一年我经常周末开车出去逛,太湖、阳澄湖、古镇等等,风景好的地方太多了。当一个人整个心态慢下来,漫步在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里,就会觉得人间美好,我没心情焦虑,肠胃方面的问题也渐渐地就没什么症状了。
说了这么多,有的人可能就说这不就是躺平么?
我认为不是。我是在调整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应对衰老这个自然规律。职场上的中年危机,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 如果是作为工薪阶层,年纪大了还一直还是只盯着职位和工资看,难免为失望,因为命运掌握在公司手里就会有不确定性。
即使到了 35 岁,后面的路还有很长,不要自己局限在公司和职场上。作为个体来说,我认为需要花时间思考自己的后路,如何能不断保持自己能力的提高,如何能不依赖公司或者机构创造自己的价值,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做复利和时间的朋友。
这需要不断尝试,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终生学习成长的心态。比如我通过摸索,现在能通过写作赚钱,这一年我花了更多时间在开源上,对技术反而有了更大的兴趣,也能通过做开源软件赚钱。即使这两样加起来目前都不足以养活家庭,但是这是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最坏的情况下我失业了,我还可以用此谋生,而且我相信如果投入更多时间,这两块都能做得更好。总之,PlanB 能让人自信和安宁,只要还在学习和进步就不算躺平。
经过了这个焦虑的阶段,回忆起来焦虑也会让人更深入的认识自己。经过毕业后这么些年,我们如果还不确定自己所求,但肯定知道哪些是自己不要的。
在某个阶段必须做取舍,就需要不断问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是什么样的,想清楚之后去做决定然后执行,焦虑就少了。
如果按照中国平均寿命 70 多岁来算,35 岁刚好是一个分界点,在人生四季中算是进入秋季。前段时间在东太湖生态公园看到一排排的红杉树,觉得特别美。
正如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自有其痛苦和动人之处,努力学会适应和享受,就能克服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