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开始练习双拼输入法,目前已经找到一些感觉。双拼只需要按键两次就能输入一个汉字,我认为这种设计明显更合理,熟练后应该会比全拼快的,另外节奏感会更好些。
换一个陌生的输入法之后,似乎有那种刚使用电脑的感觉,这大概也能锻炼一下脑子,希望顺便纠正一下我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
刻意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做些改变,过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体验。
维护自己的 dotfiles
通过创建 dotfiles, 我终于拥有了一个 web3 身份
owen 的博客非常棒,可以说是静态博客的典范了。我从他这里借鉴了一些理念和想法,比如把自己的博客当作一个日常都会维护的数字花园,有个不错的主页,统计自己写了多少字等小细节。
他的博客里面有很多平时收集的内容,比如收集发人深省的话,比如 探索互联网上高质量的内容 - Owen 的博客,值得去看看。
程序员为什么热衷于玩博客?其实博客虽然本质上是个简单站点,但可以玩的方式很多,又不受什么约束,比如 owen 写的给 Zola 博客增加搜索功能,比如How I Built my Blog using MDX, Next.js, and React。
dotfiles 是 Linux/Unix 系统里的各种配置文件,这些加上密码可称之为个人赛博空间的根基。这篇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如何长期维护这些配置,目的是减少重复工作,并保持轻量,可重现,可持续化。
虽然我之前在 Github 上看到过这类项目,但自己一直没花时间去整理自己的 dotfiles,回想起来我的 Github 账号的 ssh key 都有 20 来个了,所以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干了起来。
comtrya/comtrya这个 Rust 写的小工具并不是非常成熟,因为还在快速开发中,其文档和实际有些出入。我在使用的过程中踩了一些坑,看源代码才解决。所以如果你也想撸起袖子干起来,选择chezmoi会更省事。
另外一个体会是,很多东西要做到自动化,首先要对重复劳动敏感,得找出规律,然后就是约定优于配置(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用程序去做重复的事,而留出配置应对改变。
Could Facebook move faster ?
Mark Zuckerberg: Could Facebook move faster? March 30, 2012
Internal Tech Emails 这个推特账号经常爆料些科技公司的内部邮件。
前两天看到这个邮件,Zuckerberg 2012 年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期间和人人网创始人和李彦宏进行了友好学习,然后他发邮件给公司几个高管,写道 Facebook 能否能像这些中国公司一样,更快地推进。
从邮件内容上看,Zuckerberg 对人人网所展示的一些在研发的产品表示艳羡,并能看出来他们在抄 Pinterest,在抄 Tumblr,对比之下 Facebook 简直太慢了。”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是 Facebook 所倡导的理念,但我想中国人显得更快因为我们加班更猛。
最后写道,他们确实是从其他人那里克隆想法,但是我们围绕信息、照片做的这些产品确实也没什么非常多原创想法。
这个推里面还有几个管理者的回复,有的比较长,主要是在思考如何做到 copying vs. innovating 的平衡。
也有人积极响应,Let’s ‘copy’ (aka super-set) Pinterest! 🤣
彼时,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夕,Zuckerberg 也注意到了刚上线没多久的微信,幸好他没有学到人人网和百度的精髓,不然 Facebook 可能也会泯然于众。
2011 年人人网始于校内网,也是从克隆 Facebook 开始的。我原来在学校那会儿,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们在食堂旁边摆了个摊子,注册一个账号送一个鸡腿,真鸡腿!我就是为了鸡腿去注册了个账号。
2010 年前确实好多人用校内网,2009 人人网宣布注册用户量超过 1 亿,而当年的中国网民总数量只有 3.8 亿,可以说人人网是当年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
2011 年 5 月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甚至早于 Facebook,但这其实已经是公司的顶点了。人人网确实什么火做什么,却没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大船。后来更是做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可能真是由于其浮躁最终把自己的基本盘给搞没了,人人网为什么没能成为中国的 Facebook?
公司和人一样,大抵就是创始人的化身。什么热追什么,可能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
十年光景,恍若隔世。十年对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确实已经太长了,其实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预测。
你和你的研究
这篇文章我也是在《纳瓦尔宝典》长长的推荐列表里看到的,他说这不是专门为做学术的读者写的,适合所有想做成大事的人。
理查德 · 卫斯理 · 汉明(Richard Wesley Hamming)是美国数学家,图灵奖得主,其贡献了汉明码、汉明距离和汉明谱窗以及数值方法。关于这个主题他谈论过很多次,之前也为研究生开设过一门名 The Art of Do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earning to Learn 的课程。互联网上也有一个相关的视频:Hamming, “You and Your Research” June 6, 1995。
你和你的研究这个翻译加评注版本非常好,值得好好品读,这里很多内容都值得任何想做创造性工作的人思考:
Knowledge and ability are much like compound interest – the more you do the more you can do, and the more the opportunities are open for you.
做出卓越的研究也需要情感上的倾入:
Deep emotional commitment seems to be necessary for success. The reason is obvious. The emotional commitment keeps you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 morning, noon and night, and that tends to beat out mere ability.
这段让我想到张益唐,他对物质生活追求极低,很长时间都靠朋友接济,在朋友家打地铺,一边在 Subway 打工,一边却思考着最深入的数学难题,最终大器晚成做出惊人成果,Yitang Zhang Counting from Infinity。张益唐的故事如果拍成电影应该比 Nash 的还精彩。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羡慕那些能为人类智力边界做出拓展的人,即使是历史的注脚,也意味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点痕迹。
但确实,学术界大部分人也是为了谋求一份生计。我曾在学校见过几个博士,他们吃了午饭后总是会去买彩票,我想经过科学训练的人应该会明白概率这回事,为什么要去买彩票,于是我就问他们,其中一个回答:虽然中奖概率极低,但是总能有个小盼头。
如今,就业越来越难,更多的人本科毕业就去读研了,读研之后还可能去读博,而很多人其实不适合做研究的,最近我看到这篇很不错的文章,清华姚班教授劝退文:我见过太多 PhD,精神崩溃、心态失衡、身体垮掉、一事无成,读博之前认真思考一下吧。
其他
How a fake job offer took down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crypto game
Back to Building: Ronin Security Breach Postmortem
社会工程学是终极入侵,这个剧情很精彩!北韩的黑客组织虚构了不存在的公司,通过 Linkedin 和 WhatsApp 勾搭了 Axie 的高级工程师,然后安排面试并且开出待遇优厚的 Offer。但是!发送的 PDF Offer 文件有病毒,于是成功拿下 9 个验证节点中的 4 个,然后发现某个 RPC 节点的漏洞,这样就成功侵入 Axie 系统,盗走 5.4 亿美元的数字资产。